2008年3月31日 星期一

用閱讀為孩子搭起一座希望之橋

閱讀,不只是興趣,更是必備的能力;
閱讀,要有熱情,也有方法;
閱讀,是學習,也是吟、唱、演、畫、玩!
閱讀,讓感情釋放、讓知識充盈,給孩子全然的滿足、多元的能力!
讓我們用閱讀為孩子搭起一座希望之橋!

長久以來,在唯智取向的台灣文化情境中,讀書從來就不是愉悅的事,孩童將讀書與考試畫上等號,讀書是為了獲取分數而強記的苦差事,畢業的最大意義是脫離讀書的苦海,將書本遠遠拋在腦後,餘暇時看些八卦雜誌,閱讀無法成為智慧的來源。
兒童閱讀運動的推動意義應該在於如何讓孩子重拾閱讀的興趣,培養閱讀習慣與能力,藉由閱讀培養孩子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然而今日學校教育因應升學壓力不得不偏向記憶層與理解層的灌輸學習,閱讀無法在生活中產生助益,因此在閱讀運動的推動同時,尋找閱讀的意義與引導閱讀的有效方法,才能型塑優質的閱讀文化。
閱讀的第一步就是要有一批有用的藏書,而且這些書是隨時可以拿得到手的。當孩子去注意到書架上的藏書,並能在架上挑出一本他想讀的書,最後終於能夠找個地方坐下來好好閱讀這本書,這就達到了閱讀的起點。之後,孩子可能更期待經歷相同的樂趣,例如:想再重讀這本書或想再看相同主題的作品,甚至於會迫不及待的與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或重點,那麼這就已經達到了所謂的良性「閱讀循環」。然而,這對學習剛起步的孩子來說,如果有大人在旁邊引導孩子,去了解這種閱讀境界,才會讓他們更快的進入狀況,並能夠讓他們自由自在的遨遊在閱讀世界中。
閱讀基本上跟其他活動是一樣的,如果是自動自發的去讀,那就很容易樂在其中;但是如果是被強迫的,那孩子就會一直期待下課鐘什麼時候響?而人通常是地域性很強的一種動物,且通常會自我設限,我們多半會設定「在什麼地方會要做些什麼事」。就像以學校而言,學生會接觸到閱讀的地方,差不多就屬教室與圖書館了。在教室中也會有所謂的閱讀區(閱讀角),我們可以試著將書架的背面向閱讀區,而書架本身面向教室內,若書架夠多的話,可將整個書架背面與牆壁環繞成一個小小閱讀區。這樣的好處是當孩子在借還書時,可以不必再繞進閱讀區內;而在閱讀區內的孩子可以專心的看書,而不會「見這書、望那書」,因為他不能再瀏覽與選擇其他的書,當然也盡量避免和他人聊天。所以雖然是一個小小的地方,一些簡單的閱讀規則,孩子都會樂於遵守的。
閱讀是一技之長,書是一生的伴侶。若能從小培養孩子讀的習慣,我們就給了孩子一個終生受用最好的禮物。我們知道孩子數學不好,不是因為不了解數學概念,而是因為「看不懂」數學題目嗎?閱讀能力是所有學習能力的基礎,在學好英文、數學、科學之前,最重要的一堂課是「學會閱讀」:讀懂內容,也能讀出自己的見解。
在新一波閱讀革命中,落實改造閱讀方式,成為型塑新閱讀文化的有效途徑,發揮新時代閱讀的功能,讓我們的孩子脫離量販倉儲的制式教育,重新學習成為懂得思考與感受的完整個人。「閱讀」必須是一種能力,閱讀能力是我們可以給孩子最好的人生資產。「閱讀」可以開啟孩子們對夢想的認識,啟動孩子們對夢想的追尋,對其產生激動的擁抱;透過閱讀,孩子也能找到本錢來實踐自己對人生的夢想,對未來充滿著希望,就讓我們共同來努力,用閱讀來搭架孩子通往未來夢想的希望橋樑。

2008年3月26日 星期三

征服困難,就是榮耀!

心不難,事就不難! 不學不會,學了就會!
「行動」永遠比「空談」有用,「動手做」永遠比「空害怕」有效!
碰到困難時,別淚眼汪汪,勇敢站起來,動手做就是了!
因為,「征服困難,就是榮耀;克服逆境,才有喜樂!」

在美國的底特律,有個念小學三年級、八歲的小男生名叫湯米,他每天都很高興地期待媽媽,早日為他生一個妹妹。而媽媽先前在醫院的超音波檢查,早已得知肚子裡的小Baby是——一個可愛的妹妹。
一天,媽媽的肚子突然開始陣痛,而且劇痛的頻率逐漸增加,可是,爸爸剛好出門,不在家,怎麼辦?
湯米看著痛得不斷哀叫的媽媽,真的不知所措!
「快,快,湯米!趕快打緊急求救電話!叫人趕快來幫媽媽接生Baby!」媽媽忍著痛,吩咐著湯米。
湯米手上拿著行動電話,找人救援;可是他們家住在偏遠地區,救護車要過好一陣子才會來,而媽媽卻不停地大聲喊痛!
「湯米,你不要急、不要慌張,你行動電話不要掛!」救援專線的人員,在電話那端告訴湯米:「你很棒,你要鎮定,你一定可以幫助媽媽,把Baby生出來!你先去找一條毯子,再去找一把乾淨的剪刀,然後把剪刀放進鍋子裡煮沸、消毒。」
躺在床上的媽媽,肚子愈來愈劇痛,真的,小嬰兒就快要生出來了!「湯米,湯米,快,快來幫媽媽!等一下妹妹的頭露出來時你要小心、細心扶好妹妹的頭哦!不能讓妹妹的頭,掉到地上哦!而且,等一下,媽媽會流出很多的血,妹妹的頭也會都是血,你不要害怕哦!」
站在一旁的湯米點點頭說:「媽,我不會害怕,我一定會很小心、很小心的!」
在媽媽的陣痛哭叫聲中,妹妹的頭真的慢慢露了出來,湯米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扶著妹妹的頭,和柔軟濕滑的身子;雖然手上全是血跡,湯米還是慢慢地把身上還連著臍帶的妹妹,放到媽媽的肚子上,並用準備好的毛毯,蓋住妹妹為她保暖。
然而,真正的難題來了!救援專線的人員在行動電話那端說:「湯米,你做得很棒!現在,你要把妹妹的臍帶大約十五到二十公分處,用剪刀剪掉,再綁起來!你不要怕,你一定可以做到,慢慢來,沒關係,你是最勇敢的孩子!」
此時,湯米聽得腦中一片空白——「剪臍帶?綁臍帶?怎麼做呀?而且,十五或二十公分是多長啊,怎麼量?」湯米似乎有點慌了手腳。不過,媽媽躺在床上,體力虛弱地幫他惡補:「湯米 ,你露過營對不對,你用幼童軍結繩的方法,把媽媽和妹妹的臍帶剪掉,再綁起來!」
在媽媽的指示下,湯米邊學邊做,而在救護人員到達前,就把臍帶綁好,成功地完成分娩。
而媽媽看著熟睡一旁的小女嬰,以及身邊的湯米,淚水不禁流了下來!

經過C N N有線電視網的報導,湯米一夕之間,成為全美國的「小英雄」;他臨危不亂、小心鎮定地透過求助電話,成功地幫媽媽接生Baby,每個人都為他豎起大拇指、稱讚他——「了不起,了不起!」

其實,每個人都有潛力,都可能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真的,「不學不會,學了就會!」或許,我們不曾想過,八歲小孩可以幫媽媽接生,但「邊學邊做,學了就會」,不是嗎?
所以,「天下事,愈不做,愈不會做,將永遠都不會做!」
「只要動手做,就愈來愈會做!」
有句英諺說:「Better late than never.」(遲做總比不做好。)
的確,「不怕慢,只怕站!」人,只要有信心,勇敢地踏出學習一步,就一定可以克服困難,完成目標!
世界上有一件事是絕對肯定的,那就是「每個人都會遭遇困難」;然而,在面對困難時,有人選擇「消極逃避」,有人選擇「勇敢克服」。
在看到「小湯米幫媽媽接生」的故事時,我真是深受感動,也體會到——「困難出英雄」、「逆境是增加能力的工具」!
有些人遭遇到「困難和逆境」時,就淚眼汪汪,直喊放棄;有些人則是沉著鎮定,鼓起勇氣,向「最難」和「未知」挑戰。
事實上,「害怕困難也是一種迷信」,是自己給自己製造緊張的氣氛;相反地,只要勇敢睜大眼睛、盯著困難,則「心不難,事就不難!」
況且,上帝都賜給每個人無限的潛力——「只要做,動手去做,就會了!」不是嗎?就像小湯米,雖然他不是醫生,不曾接生,可能也害怕看到血,但他勇敢去做了,就把困難克服了!

所以,「行動」永遠比「空談」有用;
「動手做」永遠比「空害怕」有效!
請告訴自己——碰到困難時,別淚眼汪汪,勇敢站起來,動手做就是了!
因為,「征服困難,就是榮耀;克服逆境,才有喜樂!」

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

在英國,有一所大學的四名研究生,在心理學教授的指導下,從事一個「小型實驗」——四名男生找了一個面貌平庸、而且從來「沒有和男生約會過」的大學女生,輪流地約她出去。
但是,這個實驗的一個原則是,四名男生在約會中,必須不斷地「稱讚」這名女生,說她人很漂亮、很善良、笑容可掬、穿著很有品味、很有人緣、很聰明……等等。三個月過後,這個實驗有了結果——當這四名男生再去約該女生時,發現原本「從未約會」的她,現在的約會檔期,已經「排得滿滿的」了!
人,都需要、也喜歡被他人「稱讚」、「肯定」,久而久之,雙方才會有良好的互動關係!就像嬌嫩的玫瑰花,需要「澆水、施肥」,才能看到「美麗嬌艷」的花朵;假如我們平常不予澆水施肥、不予關心照顧,如何能欣賞到漂亮芬芳的玫瑰花?
有一位董事長,生性嚴肅、不苟言笑,每天下班回家,就是吃飯,少與妻兒溝通交談。
一天,他太太做了一道清蒸板鴨,董事長在吃鴨肉時說:「奇怪,為什麼這隻鴨子只有一條腿?」太太回答說:「咱們家裡養的鴨子都只有一條腿啊!」
「亂講,天下所有的鴨子都是兩條腿,怎麼我們家的鴨子會是一條腿?」先生不悅地說。
「不信的話,你到我們家的池塘去看就知道了!」太太說。
先生到池塘一看,鴨子果真都只有一條腿;因為鴨子在休息,另一條腿只是收起來而已。
先生馬上很聰明地「啪!啪!啪!」拍掌三聲!
鴨子一聽,立刻兩腿一伸,趕快划水游走了!
「你看,我們家養的鴨,不都是兩條腿嗎?」先生說。
「是啊!那是因為有你的『掌聲』,鴨子才會有兩條腿啊!」
太太對先生說:「你如果每天都給我『掌聲』,我也會做兩條腿的鴨子給你吃啊!」
西洋人說:「讚美,是所有聲音中,最甜蜜的一種。」的確,古今中外,哪個人不希望別人對自己多些「讚美」和「肯定」?每一句讚美和鼓勵,都是一股熱力,鼓舞著人們「加速向前邁進」!

不生氣,要爭氣!
常愛生氣,就沒福氣!真的,憤怒是片刻的瘋狂!
透過溫馨動人或幽默詼諧的情緒智慧故事,讓我們一起學習「樂觀風趣」、懂得「控制情緒」、不隨意「生氣動怒」,做個快樂的EQ高手!

2008年3月21日 星期五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有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是說到有一個樵夫,總覺得自己需辛苦工作才能有收入,心裡非常不平衡,有一天,他越想越氣,便在吃中飯時對著妻子大大的埋怨一番,弄得妻子的心情也不好,並遷怒到正在廚房裡做菜的女兒,女兒也很火,盛怒之下,煮飯時一不小心,多放了一匙鹽,這下子,樵夫吃了更火了!覺得自己的人生已經夠悲慘,居然連頓好飯也沒得吃。

於是,飯後他氣衝衝地回到山上去砍柴,一邊砍,一邊氣急地對其他的樵夫訴說著自己那「倒楣的人生」,他越講越氣!砍柴時一個不小心,斧頭脫手飛了出去,打中了一個路人,那路人不是別人,而是由鄰國來訪,路經途中的鄰國王子,鄰國國王氣得派兵大舉進攻,一場戰爭就此爆發。一場戰爭,居然間接導因於一頓充滿埋怨聲的午餐。這個小故事給了現代人不小的提醒,我很喜歡用一個比喻----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為什麼我要說「埋怨」是心靈的癌症呢?有以下的兩個原因:
.埋怨會擴散:
一個人如果常怨天尤人、批這評那,那麼,他 ( 她 ) 的情緒很容易就會波及到旁人,甚至影響了整個群體中的氣氛與風氣,漸漸地,群體中充滿了怨聲載道、楚囚相對的消極氣氛。

.埋怨會吸光您的「養份」(福氣):
埋怨的情緒會吸光您的快樂,吸光您的人緣,吸光您的自信,吸光您的動力,不但得不到原本所沒有的,還會讓您原本所有的也漸漸被噬去。所以我說:
埋怨,是心靈的癌症!

朋友~千萬不要讓「埋怨」的情緒毀了您的生活。

漁家傲(李清照)

天接雲濤連曉霧,
星河欲轉千帆舞。
彷彿夢魂歸帝所,
聞天語,
殷勤問我歸何處。
我報路長嗟日暮,
學詩謾有驚人句。
九萬里風鵬正舉,
風休住,
蓬舟吹取三山去。


【賞析】
  這首詞,《花庵詞選》題作“記夢”,是李清照唯一的豪放詞,是她南渡以後的作品。一般來說,李清照南渡以後寫的詞都是些消沉愁苦之作,而這一首卻是例外。
  李清照南渡後,不久丈夫趙明誠病死。國破家亡兼夫死,使她生活上和精神上受到很大的打擊,從此,她隻身飄泊江南,孤單寂寞地度過她那艱苦歲月的晚年,處於“路長嗟日暮”的困境。但她是一個性格爽直、柔中有剛、不願受現實生活束縛的人,所以,有時想像的翅膀飛進了另一個世界。她幻想出一條能使精神有所寄託的道路,以求擺脫人間那前路茫茫、看不到任何希望的境況。於是夢跨雲霧,渡天河,歸帝宮,乘萬里風到仙山去。這樣豪邁的氣概,不凡的壯舉,就使這首詞顯示出浪漫的情調,豪放的風格,而和她的其他詞作風格迥然不同!
  詞一開頭就寫:“天接雲濤連曉霧,星河欲轉千帆舞。”活繪出一幅仙境一般的壯麗景色。這裏“星河”即銀河。意思是說,天空連接著那像波浪一樣翻滾的雲霞,這些雲霞又是和晨霧連在一起,顯得曙色朦朧。而透過雲霧遠遠望去,銀河中波濤洶湧,像要使整條河翻轉過來似的。河中許許多多帆船在滾滾的大浪中顛撲,風帆擺動得像在銀河中起舞一樣。這是寫天上的雲彩,可謂千姿萬態。雖然寫的是作者在夢中所幻想的自然景象,但這一幻想無疑是她在人生道路上歷盡艱難險阻、流徙奔波之苦的潛意識所促使的。所以,在它裡面既有壯麗的一面,又有艱險的一面。它展現出一個晨霧迷茫、雲濤翻騰、滾滾銀河、千帆競渡的開闊境界。這境界像是個仙境,作者就是在這仙境中經歷著的。所以,也漸漸地使她的夢魂好像回到天帝居住的宮殿去了。——“彷彿夢魂歸帝所”。“帝所”,指天帝居住的宮殿。其實,這是人們在經歷了千辛萬苦後所希望和追求的美好前途。而她之所以夢回“帝所”,是有其思想根源的。古代詩人往往設想自己是從天上宮闕來的,所以在幻想美好的前途時也就往往說“歸帝所”去。如蘇軾的《水調歌頭》說:“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也就是寫他想回到天帝宮殿去。那麼,作者魂回帝宮去,情況怎樣呢?
  “聞天語,殷勤問我歸何處。”她聽著天帝在對她說話,殷勤地問她要回到哪裡去?李清照南渡以來,一直飄泊天涯,備受排擠與打擊,嘗盡了人間的白眼,如今天帝這麼關照她,使她感到多麼溫暖啊!作者這麼寫,不管其主觀動機如何,客觀上已把天上和人間作了一個鮮明的對照,譏諷了黑暗的現實社會。她在若干年來的逃難生活中,多少事,憑誰訴?這次竟然得到訴說的機會了。這就引出了詞的下片,由她訴說自己的困難和心願。
  “我報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意思是說,我告訴天帝,我所走的路程很遠,現在已到了黃昏,還沒有到達。即使我學詩能寫出驚人的句子,又有什麼用呢?這裏著一“嗟”字,生動地表現出她那徬徨憂慮的神態。下句,“謾有”,是“空有”或“徒有”的意思。這一句含有兩層意思:一是慨歎自己有才而不能為世用,有懷才不遇之感;二是社會動亂,文章無用,有李賀《南園十三首》中的“不見年年遼海上,文章何處哭秋風”之意。兩者像是對立,實則統一,是互為因果的。那麼,作者既然有這樣苦衷,她希望怎樣解脫呢?請看:
  “九萬里風鵬正舉。風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她要像大鵬那樣乘萬里風高飛遠舉,離開那齷齪的社會。叫風不要停止地吹著,把她的輕快小舟吹到仙山去,使她過著那自由自在的生活。“扶搖”,風名。“九”是虛數,是多的意思。這一句,表示了作者有大鵬高飛之志。“蓬舟”像蓬草那樣飛旋輕快的小舟。“三山”,指傳說中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個神山。為神仙所居,在渤海中。作者為什麼夢想到三山中去?是否由於消極的遊仙思想在作怪?不是的。從上文的意思來看,是由於她感到“路長嗟日暮,學詩謾有驚人句”。就是說,儘管她有才華,有理想,有抱負,但在現實社會中根本得不到實現和施展,找不到出路,才促使她這樣想的。可見她的夢想仙境,正是她對黑暗現實不滿的表現。她要回到那沒有離亂,沒有悲傷,沒有孤淒和痛苦的仙境去,正是反映出人間存在著戰亂、殺戮、欺詐、孤獨、寂寞的現實。所以,她的那種思想活動,並非消極的,而是積極的,有現實意義的。
  這首詞,思路開宕,想像豐富,意境遼闊,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它把讀者帶到仙境中去,飽覽豐富多姿的雲濤;大鵬展翅萬里的浩大境界,以及那輕舟乘風吹向三山的美景,使人為之神往。這種借神仙境界來表達自己胸懷的浪漫主義作品,在李詞中是極為罕見的。
  李清照本為婉約派的女作家,能寫出如此豪放的詞,除了亂世迫使她從閨閣中走出社會,面對現實這些客觀原因之外,還有她的主觀因素,就是她的思維活躍,性格開朗,敢想敢說;同時,她遍讀群書,記性特強,不常見的字句、故實,都能一一記得,這就豐富了她的形象思維,使她對各種神話傳說和典故,都能運用自如來書寫自己追求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心願,從而構成了這首具有浪漫情調而又氣魄宏偉的豪放詞。

終南別業 (王維)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


這是唐朝王維的“終南別業”。“終南別業”就是他的輞川別墅。這首詩讀起來像是行雲流水,充滿了王維厭倦官場,隱居終南的愉悅心情。
中歲頗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維從中年起,就對佛法非常傾心,一直到晚年,才獨居終南山下,靜靜的修心。
“興來每獨往,勝事空自知。”當念頭一來時,便常常獨自山行,在物我兩忘的寂靜中,那種萬事了然於胸的境界,只有自己能心領神會。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當來到水的盡頭時,不妨席地而坐,仰看白雲出岫在藍天漂浮,一片寧靜祥和中,卻蘊含了無限的變化,勃勃的生機。一切都是那麼玄妙,那麼自由,在清風白雲間,看起來好像什麼都沒有,其實什麼都有了。
“偶然值林叟,談笑無還期。”在回家的路上,偶爾會碰到住在山林裡的老人,便跟他們隨意的談談,有時聊天聊得太開心了,還會忘了回家哩!顯見王維豁達的心境!

語譯:
自從中年以後,我就非常喜愛佛家的道理;到了晚年,便隱居在終南山邊的輞川別墅。有時興致一來,我便一個人四處走走,看看這些美好的景物;心中的快意只有自己才能領會得到。有時走著走著,來到水源的盡頭,我就隨意找個地方坐下來;這時候,展現在我眼前的又是另一種美景,漫天的雲霧,非常愜意。在回家的路上,偶爾會碰到住在山林裡的老人,我便跟他們隨意的談談,有時聊天聊得太開心了,還會忘了回家哩!

賞析:
這首詩的前兩句,王維在敘說自己中年已後已經不過問俗事,而虔誠的信奉佛教。而第三、第四句,王維又寫出了他欣賞美景的樂趣,和興致來時,獨自一人遊山玩水那種愉快的心情。接下來的兩句,王維說他隨意走走,走到那裡算那裡,然而竟然走到水的源頭,眼看是無路可走了,可是他卻一點也不擔心,反而隨便找個地方坐下來,看看四周的景色,這就是王維的心境已經悠閒到了極點的表示。而最後的兩句則更充分的表現了王維心中無牽無掛的開放胸襟,和山野間人們質樸可愛的人情味。